在日本,可用來做壽司的食材眾多,從魚類到貝類,蝦類,軟體類的選擇都有,而各類食材也會再細分出更多的種類。
像是魚類大致可分為白肉魚(SHIROMI)、紅肉魚(AKAMI)以及亮皮魚(HIKARI-MONO),這篇文章為大家介紹的就是白身魚的代表 – 真鯛。
真鯛簡介
真鯛魚的日文為【マダイ】,讀作ma-dai,簡稱【タイ】,tai。
英文學名:Pagrus major,也叫作Red sea bream。
學名 | 日本真鯛(Pagrus major) |
日文 | マダイ / タイ / 真鯛(Ma-dai) |
俗名 | 真鯛 / 赤鯛 / 嘉鱲 |
英文 | Red Sea bream |
一般上人們說到鯛魚(tai),都會把它默認為真鯛(ma-dai),但是若要細分,鯛魚指的是輻鰭魚綱鯛形目底下的「鯛科」。
「鯛科」類似於一個家庭,底下可再細分下去更多的「屬」,而真鯛是屬於「赤鯛屬」裡的其中一個種類。
綱 | 輻鰭魚綱 |
目 | 鯛形目 |
科 | 鯛科 |
屬 | 赤鯛屬 |
種 | 真鯛 |
在日本,真鯛屬於料理中的高端食材,擁有極高的地位,常被作為吉祥魚出現在喜慶佳節或祭典的料理當中,甚至被譽為「魚の王様」(直譯為:魚中之王)。
這是因為除了鮮紅淡雅的外表之外,鯛魚的日文發音「tai」與日文中的祝賀「omedetai」有相似的讀音,擁有諧音的作用。

此外,日本神話中的七福神之一,「惠比壽」作為海神,是漁民信仰的海上守護神,其形象是頭戴烏帽子、身穿狩衣、右手持釣竿、左手抱紅色鯛魚的姿態。
這些都恰恰證明真鯛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。
口感與味道
鮮紅亮麗的真鯛可不是只有外表好看,肉質和味道也是相當不錯的。
真鯛的肉質細緻柔軟,而且富含高於鰹魚和鮪魚的「甘胺酸」,這是一種擁有甘甜滋味的胺基酸成分,所以真鯛的味道淡雅的同時,又帶點鮮甜的滋味,不管是生食或做熱菜都很適合。
挑選真鯛時,注意不要盲目挑選較大隻的,一般建議不選擇超過2公斤的,否則肉質會粗,味道也會欠佳。
查看其他文章➡️【日式廚刀的種類】超詳細解析!一篇讓你搞清楚,帶你走入日本廚刀的世界。
真鯛季節
在日本,天然真鯛的盛產季節可分為春秋兩季。
春季為真鯛的產卵期,此時的真鯛會在產卵前蓄積許多營養,肉質和味道都達到頂峰,再加上帶點櫻花色的魚身,因此春季的真鯛也被譽為「櫻鯛」。
至於秋季,真鯛為了過冬儲存營養,累積起來的脂肪也讓魚肉的風味更佳,此時的真鯛則被喻為「紅葉鯛」。
櫻鯛 – 產季為春天,於3-5月左右。
紅葉鯛 – 產季為秋天,於9-11月左右。
真鯛產地
大致了解了真鯛盛產季節後,接下來聊產地。
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,一年四季都可捕抓到品質優良的海鮮漁獲。
但由於日本的地形南北狹長且複雜,造就了海域的多樣化,所以每一個產地從西南到東北地區,都會按照季節的變化捕抓到不同的時令魚貨。
*每年的實際季節也會因產地以及氣候而有些許的差異。
而天然真鯛在日本的知名產地大多聚集在南部地區,其中瀨戶內海為名產地之一。
這都要歸功於瀨戶內海急促的海流,使得此地的真鯛必須大自然的磨礪下成長,造就了以肉質緊實而聞名的天然真鯛。
養殖真鯛
雖說天然真鯛的品質極高,深受饕客的喜愛,但是其產量低且價格昂貴。
養殖風氣盛行
隨著產量降低,需求增多,日本漁業在1910年間開始了真鯛養殖的研究,一直到60至80年代才開始實行、普及。
現如今,養殖真鯛的產量已是天然真鯛的5倍,使得真鯛供應變得穩定。
以下是養殖真鯛的生產量列表,可以發現近10年的平均生產量都穩定維持在6萬公噸之間,顯示出養殖真鯛在市場上的龐大需求。

目前真鯛的主要養殖地大多聚集在愛媛縣。
有趣的是,光是愛媛縣就佔了全國產量的50%以上,而其他產地也包括了熊本縣、高知縣、三重縣等等。

養殖真鯛 vs 天然真鯛
即使養殖真鯛已經是市場上不可或缺的魚種,但其實在初步實行時,由於技術還不夠純熟,還是出現了不少的缺陷。
養殖真鯛是被養在一個空間有限的地箱網裡,相比自由在更深的海裡生存的天然真鯛,這個缺陷就顯得十分明顯。
地箱網裡的魚群密度高,所以不僅活動空間受限,還會經常發生真鯛互相攻擊的現象,導致了魚身受損,品質降低。
其二,養殖真鯛長時間生活在較淺的海裡,所以魚身上半部受到紫外線照射而導致顏色較深,這是分辨養殖真鯛魚與天然真鯛的方法之一。
魚肉的味道也取決於餌料,在養殖的初階段效果並不是很好,但是在經過無數的改良下,如今的養殖真鯛品質大幅提升,不僅很好地滿足市場需求,有的甚至堪比天然真鯛的品質。
以下是幾個用外表分辨養殖真鯛和天然真鯛的方法:
第一,天然真鯛的尾鰭比養殖真鯛更寬長。
第二,天然真鯛的鼻孔一般有2個,而養殖真鯛只有1個。
第三,天然真鯛的顏色鮮紅/櫻花色,養殖真鯛則較深色。
另外,養殖真鯛擁有穩定的飼料餵養,一般會有脂肪肝的問題,這也是很好辨認兩者的方法。
真鯛的處理
真鯛作為壽司和生魚片深受大家的喜愛,這裡來說說其背後的處理。
一般上,白肉魚的處理都是直接去皮,作為壽司或生魚片使用,而真鯛的處理相對特殊。
由於真鯛的魚皮下富含很高的鮮味成分,背肉會經過「湯引」的處理,而腹肉會直接去皮使用。

「湯引」簡單來說就是用熱水把魚皮燙熟後並快速冷卻的作法。
魚皮燙熟後的真鯛皮不僅口感清脆,魚皮下的脂肪也能更好地被釋放出來,食用的感覺會變得更加有趣。

由於湯引處理過的真鯛會因魚皮的瞬間受熱而向內捲曲,有的師傅會在魚皮上劃兩刀,再做呈現。
另外,真鯛的魚骨和魚頭可用來熬湯,魚卵,白子和魚肝也是可以食用的。
總結
隨著養殖真鯛發展的進步,如今真鯛魚不管是供應,味道或價錢也更加穩定且合理。
逐漸普遍化讓更多人能品嚐到真鯛的美味,這對於漁業以及餐飲業發展無疑是有正面影響的。